歷史沿革

瀏覽次數(shù): 信息來源:中共淮北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24-08-19 10:43 字號:

夏商時(shí)期,市境屬徐州。公元前 21 世紀(jì),助禹治水有功而成為商部落首領(lǐng)契的孫子、商湯十一世祖相土為進(jìn)一步向東擴(kuò)張,由商丘遷徙至此,作為別都,此后山即為相山 , 城即為相城。商湯伐桀,滅夏建商,

相城仍屬徐州所轄。周武王伐紂更商分封諸侯,以紂王兄微子啟代殷,立國號宋,相屬宋。

公元前 588 年至前576 年期間,宋共公瑕為避水患,曾將國都由睢陽(今商丘)遷至相城。

戰(zhàn)國時(shí)期,齊、楚、魏于公元前 286 年滅宋,相歸楚國。

秦始皇二十二年(前 225),設(shè)相縣(今淮北市相山區(qū))、铚縣(今臨渙鎮(zhèn)),同屬泗水郡,郡治在相城。

漢高帝四年(前 203),改泗水郡為沛郡,郡治仍在相城。

元狩六年(前 117),設(shè)梧縣(今杜集區(qū)石臺鎮(zhèn)梧桐村閘河以西),屬沛郡,改梧縣為吾治。

地節(jié)元年(前69),梧縣改屬彭城郡,后改屬楚國。王莽篡漢后,盡易天下郡縣名,改相縣為吾符亭,沛郡改為吾符郡。

西漢黃龍?jiān)辏ㄇ?49),置竹縣,縣地古竹山(今烈山區(qū)孤山),屬沛郡。

東漢建武二十年(44),改沛郡為沛國,國都仍在相城。梧縣先后改屬楚國、彭城郡國。

三國時(shí),相城屬魏,相縣和铚縣先后屬汝陰郡,歸豫州。梧縣仍屬彭城郡國。

西晉太康二年(281),復(fù)置沛國,建都相縣。東晉皇室南渡,相縣先后歸趙、前燕,歸屬屢有更易。梧縣先后屬后趙、前燕、前秦的彭城郡。

太元八年(383),淝水之戰(zhàn)后,梧縣無恢復(fù)。

南北朝時(shí),相縣先后歸屬宋、北魏、北齊,屬徐州沛郡。

北齊天保七年(556),廢相縣為相城鄉(xiāng),屬符離縣,铚縣歸梁時(shí)改為臨渙縣,北魏時(shí)改為渙北縣,北齊時(shí)復(fù)稱臨渙縣。

東魏武定五年(547),析臨渙郡置白撣縣(今濉溪縣百善鎮(zhèn))和渙北縣(今濉溪縣柳孜秦古城村),隋大業(yè)元年(605),白撣縣并入臨渙縣。是年,僑置定陶縣(今烈山區(qū)趙集山西村)。

隋開皇三年(583),廢竹邑縣,并入符離縣。唐武德四年(621),僑置諸陽縣(今烈山區(qū)趙集山西村),撤銷臨渙縣并入宿州。市境分屬徐州之蕭縣,宿州之符離縣、臨渙縣、蘄縣。相地漸趨衰落,成為邊遠(yuǎn)閉塞之地相城孜。

五代時(shí),隸屬與唐代略同。北宋元豐五年(1082),本地分屬宿州之符離縣、臨渙縣、蘄縣,徐州之蕭縣。南宋時(shí),長江淮河以北淪為金地,本地分屬宿州之符離、臨渙、蘄縣,徐州之蕭縣。

元初,本地分屬徐州之蕭縣,宿州之符離縣、臨渙縣、蘄縣。

至元二年(1265),撤臨渙縣,并入宿州,本地分屬徐州之蕭縣和宿州領(lǐng)轄,直至明清。

民國元年(1912),市境分屬宿縣和蕭縣??谷諔?zhàn)爭時(shí)期,市境先后歸屬宿西縣、蕭宿永縣、蕭縣。

民國三十七年(1948)11 月,市境解放。

1949 年 6 月,市境分屬華東局皖北行政公署宿縣和蕭縣。

1953 年 2 月,市境分屬濉溪縣和蕭縣。


(來源:淮北年鑒  2020)

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

熱點(diǎn)新聞